防风通圣散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防风通圣散
【处方】防风(五分) 川芎(五分) 当归(五分) 芍药(五分) 大黄(五分) 薄荷叶(五分) 麻黄(五分) 连翘(五分) 芒硝(五分) 石膏(一钱) 黄芩(一钱) 桔梗(一钱) 滑石(三钱) 甘草(二钱) 荆芥(二分半) 栀子(二分半) 白术(二分半)
【功能主治】治一切风热等证。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煎至一钟,不聚时服。如痰嗽,加半夏一钱。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宜明论方》卷三:防风通圣散
【别名】通圣散(《伤寒标本》卷下)。
【处方】防风 川芎 当归 芍药 大黄 薄荷叶 麻黄 连翘 芒消各15克 石膏 黄芩 桔梗各30克 滑石90克 甘草60克 荆芥 白术 栀子各7.5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泻热通便。主风热壅盛,表里俱实,憎寒壮热,头目昏眩,偏正头痛,目赤睛痛,口苦口干,咽喉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稠粘,大便秘结,小便赤涩;疮疡肿毒,肠风痔漏,风瘙瘾疹,苔腻微黄,脉数。现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荨麻疹、湿疹、神经或血管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等属风热壅盛,里闭不通者。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2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20毫升,温服。
涎嗽者,加半夏15克(姜制)。
【备注】方中防风、荆芥、麻黄、薄荷轻清升散,疏风解表,使风热之邪从汗而解;大黄、芒消泻热通便,山栀、滑石清热利湿,使里热从二便而出;更以石膏、黄芩、连翘、桔梗清解肺胃之热;当归、川芎、芍药养血和血,白术、甘草健脾和中。配合成方,则汗不伤表,下不伤里,从而达到疏风解表,泻热通便之效。王旭高评本方说:"此为表里气血三焦通治之剂","名日通圣,极言其用之神耳。"
【摘录】《宜明论方》卷三
《麻症集成》卷四:防风通圣散
【处方】防风、薄荷、力子、麻黄、黑栀、甘草、荆芥、桔梗、连翘、石膏、元参、木通。
【功能主治】麻症表里三焦俱实,昏睡壮热,目赤舌干咽痛。
【用法用量】加生姜、葱、水煎服。
【摘录】《麻症集成》卷四
《疠疡机要》卷下:防风通圣散
【处方】防风1两,当归1两,川芎1两,芍药1两,大黄1两(煨),芒消1两,连翘1两,薄荷1两,麻黄1两,桔梗1两,石膏1两(煅),黄芩(炒)1两,白术2钱5分,山栀2钱5分,荆芥2钱5分,甘草2两,滑石3两,白芷5钱,蒺藜5钱(炒),鼠粘子5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风热炽盛,大便秘结,发热烦躁,表里俱实者。
【用法用量】每服3-5钱,白汤调下。
【摘录】《疠疡机要》卷下
《医学启源》卷中:防风通圣散
【处方】防风2钱半,川芎5钱,石膏1钱,滑石2钱,当归1两,赤芍5钱,甘草2钱半(炙),大黄5钱,荆芥穗2钱半,薄荷叶2两,麻黄5钱(去根苗节),白术5钱,山栀子2钱,连翘5钱,黄芩5钱,桔梗5钱,牛蒡(酒浸)5钱,人参5钱,半夏(姜制)5钱。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一切风热郁结,气血蕴滞,筋脉拘挛,手足麻痹,肢体焦痿,头痛昏眩,腰脊强痛,耳鸣鼻塞,口苦舌干,咽嗌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稠粘,肠胃燥热结,便溺淋闭,或肠胃蕴热郁结,水液不能浸润干周身而为小便多出者;或湿热内甚,而时有汗泄者;或表之正气与邪热并甚于里,阳极似阴,而寒战烦渴老;或热甚变为疟疾,久不已者;或风热走注,疼痛麻痹者;或肾水阴虚,心火阳热暴甚而中风;或暴喑不语,及喑风痛者;或破伤中风,时发潮热搐搦,并小儿热甚惊风,或斑疹反出不快者;或热极黑陷,将欲死者;或风热疮疥久不愈者;并解耽酒热毒,及调理伤寒,发汗不解,头项肢体疼痛,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御药院方》有牛膝,无牛蒡。
【摘录】《医学启源》卷中
《宣明论》卷三:防风通圣散
【别名】通圣散
【处方】防风半两,川芎半两,当归半两,芍药半两,大黄半两,薄荷叶半两,麻黄半两,连翘半两,芒消半两,石膏1两,黄芩1两,桔梗1两,滑石3两,甘草2两,荆芥1分,白术1分,栀子1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疏风退热,泻火通便,解酒,解利诸邪所伤,宣通气血,上下分消,表里交治。主风热怫郁,筋脉拘倦,肢体焦萎,头目昏眩,腰脊强痛,耳鸣鼻塞,口苦舌干,咽嗌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稠粘,肠胃燥热结,便溺淋闭;或夜卧寝汗,咬牙睡语,筋惕惊悸;或肠胃怫郁结,水液不能浸润于周身,而但为小便多出者;或湿热内郁,而时有汗泄者;或因亡液而成燥淋闭者;或因肠胃燥郁,水液不能宣行于外,反以停湿而泄;或燥湿往来,而时结时泄者;或表之,阳中正气与邪热相合,并入于里,阳极似阴而战,烦渴者;或虚气久不已者。或风热定注,疼痛麻痹者;或肾水真阴衰虚,心火邪热暴甚而僵仆,或卒中久不语,或一切暴喑而不语,语不出声,或喑风痫者.或洗头风,或破伤,或中风诸潮搐,并小儿诸疳积热,或惊风积热,伤寒疫疠而能辨者;或热甚怫结而反出不快者,或热黑陷将死:或大人、小儿风热疮济及久不愈者,或头生屑,遍身黑黧,紫白斑驳,或面鼻生紫赤风刺瘾疹,俗呼为肺风者,或成风疠,世传为大风疾者;或肠风痔漏,及伤寒未发汗,头项身体疼痛者,并两感诸症。兼治产后血液损虚,以致阴气衰残,阳气郁甚,为诸热症,腹满涩痛,烦渴喘闷,诸妄惊狂,或热极生风而热燥郁,舌强口噤,筋惕肉瞤,一切风热燥症,郁而恶物不下,腹满撮痛而昏者。兼消除大小疮及恶毒,兼治堕马打扑伤损疼痛,或因而热结,大小便涩滞不通,或腰腹急痛,腹满喘闷者。
【临床应用】1.将防风通圣散改为汤剂治疗顽固性头痛27例,疗效显着。患者均表现为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头痛,病程3个月以上,经多种治疗效果不佳,并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及颅内炎症所致之头痛。其中偏头痛及类偏头痛型血管性头痛6例;非偏头痛型血管性头痛8例,肌收缩性头痛7例,神经官能性头痛3例,鼻副鼻窦炎伴发头痛1例,高血压所致头痛2例。治疗以防风通圣散作为基本方,无大便秘结,去大黄、芒消;无小便黄赤,去山栀、滑石;头昏眼花者,加菊花。结果,治愈19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1例,未见副作用。作者认为:本方药味太多,应加筛选,可以防风、荆芥、薄荷、麻黄发汗解表,川芎、当归、白芍活血和营作为主药,随证加减。
2.咽喉肿痛:一患者咽喉肿痛,作渴引冷,大便秘结,按之六脉俱实,乃与防风通圣散。因其自汗,去麻黄、加桂枝;因涎嗽,加姜制半夏;重用消、黄下之而愈。
【用法用量】通圣散(《伤寒标本》卷下)。本方去芒消,名“贾同知通圣散”;去麻黄、芒消,加缩砂仁,名“崔宣武通圣散”;去芒消,加缩砂仁,名“刘庭瑞通圣散;(见原书同卷)。本方改为丸剂,名“防风通圣丸”(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北京方),又名“通圣丸”(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哈尔滨方)。
涎嗽,加半夏半两(姜制)。
【注意】若时毒饥馑之后胃气亏损者,须当审察,非大满大实不用。
【各家论述】1.《医方考》:防风、麻黄解表药也,风热之在皮肤者,得之由汗而泄;荆芥、薄荷清上药也,风热之在巅顶者,得之由鼻而泄;大黄、芒硝通利药也,风热之在肠胃者,得之由后而泄;滑石、栀子水道药也,风热之在决读者,得之由溺而泄。风淫于膈,肺胃受邪,石膏、桔梗清肺胃也,而连翘、黄芩又所以祛诸经之游火;风之为患,肝木主之,川芎、归、芍和肝血也,而甘草、白术又所以和胃气而健脾。诸痛疡疮痒,皆属心火,故表有疥疮,必里有实热。是方也,用防风、麻黄泄热于皮毛;用石膏、黄芩、连翘、桔梗泄热于肺胃;用荆芥、薄荷、川芎泄热于七窍;用大黄、芒消、滑石、栀子泄热于二阴;所以各道分消其势也。乃当归、白芍者,用之于和血;而白术、甘草者,用之以调中尔。
2.《医方集解》:此足太阳、阳明表里血气药也。防风、荆芥、薄荷、麻黄轻浮升散,解表散寒,使风热从汗出而散之于上。大黄、芒硝破结通幽;栀子、滑石降火利水,使风热从便出而泄之于下。风淫于内,肺胃受邪,桔梗、石膏清肺泻胃;风之为患,肝木受之,川芎、归、芍和血补肝;黄芩清中上之火;连翘散气聚血凝;甘草缓峻而和中(重用甘草、滑石,亦犹六一利水泻火之意);白术健脾而燥湿。上下分消,表里交治,由于散泻之中,犹寓温养之意,所以汗不伤表,下不伤里也。
【摘录】《宣明论》卷三
《秘传大麻疯方》:防风通圣散
【处方】防风、荆芥、当归、羌活、独活、僵蚕、甘草、滑石、黄柏、白术、桔梗、薄荷、山栀、川芎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紫云疯,起时形如紫云,从上而下,前后一同。
【用法用量】先吃1服,后加大黄、芒消、连前药各4钱,水煎缓服。至利为度,不用服尽。后服返元丸。
【摘录】《秘传大麻疯方》
《疯门全书》:防风通圣散
【处方】北防风、荆芥、白附、白芷、白蒺藜、僵蚕、苍术、白鲜皮(无癣不用)、灵仙、苦参(无癣去之)、元参、赤芍、川芎、川连、焦栀、槟榔、银花、牛子、大黄、芒消、枯芩、生石膏、条甘草、灯心。
【功能主治】疠疾。
【用法用量】大黄、芒消2味,俟起药时放下,令2-3沸止。
足痹作热,加黄柏;大便洞泄,去消、黄。
【摘录】《疯门全书》
金·《黄帝素问宣明论方》:防风通圣散
【出处】防风通圣散,出自金·《黄帝素问宣明论方》。本方制丸,名“防风通圣丸”。
【组成】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各半两(各3克),石膏、黄芩、桔梗各一两(各6克),滑石三两(18克),甘草二两(12克,)荆芥、白术、栀子各一分(各1克)。
【用法】上药为末,每服6克,水煎,加生姜3片,温服。现代做水丸,每服6克,或作汤剂,水煎服。
【功效】疏风解表,清热通里。
【主治】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证,症见憎寒壮热,头目昏眩,目赤晴痛,口苦而干,咽喉不利,胸膈痞满,咳呕喘满,涕唾黏稠,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舌苔黄腻,脉数有力。亦治疮疡肿毒,肠风痔漏,鼻赤瘾疹等。
【临床应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肺炎、肥胖症、荨麻疹及痤疮等病症。
1.支气管哮喘:以本方作汤剂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46例,与氨茶碱、硫酸沙丁胺醇治疗32例对照04日后评估疗效。疗效评定以临床症状完全缓解,肺部哮鸣音消失为治愈。结果:治愈24例,好转18例,无效4例。(《浙江中医杂志》2004年第8期)
2.肺炎:以本方加减结合西药治疗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50例,与喹诺酮类或头孢类抗生素治疗50例对照。疗程均为2周。患者于入组后第3.7、10、14日检测CRP、血常规。观察两组肺部症状、体温等情况。结果:试验组第7日和第10日CRP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中性粒细胞记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第6期)
3.肥胖症:以防风通圣丸治疗抗抑郁药物所致肥胖30例,与配合控制饮食、运动疗法治疗30例对照。2组在原抗抑郁药物剂量不变的基础上进行1个疗程8周的治疗。疗效评定以疗程结束时体质量下降5千克以上,并达到标准体质量为痊愈。结果:总有效率86.7%。(《中医研究》2012年第6期)
4.荨麻疹:以防风通圣丸合人参健脾丸治疗慢性荨麻疹78例。患者于治疗前1日停用抗组胺药物。结果:服药1日自觉症状与客观体征消失者23例,2日消失者22例,3日消失者16例,4日消失者13例。用药10日后效果不明显4例。(《河南中医》2010年第10期)
5.痤疮:以针刺配合本方治疗50例,主穴选取尺泽、曲池、合谷、足三里、肺俞、胃俞、大肠俞、血海。配穴根据随症改变。每次选主穴3~4个,配穴2~3个。与罗红霉素及维A酸乳膏治疗48例对照。1个疗程为10日,治疗2个疗程评定疗效(疗程间隔3日)。疗效评定以皮损消退率≥95%,或仅遗留少许色素沉着,症状消失则判定为治愈。结果:总有效率98%。(《新中医》2011年第4期)
【方解】喻昌言“此方乃表里通治之轻剂”。方中防风、荆芥、薄荷、麻黄疏风走表,使表邪从汗而解;大黄、芒硝泄热通便,荡涤积滞,使实热从下而去;石膏为清泄肺胃之要药,连翘、黄芩为清热解毒泻火之要药,桔梗可除肺部风热,清利头目,四药同用,以清解肺胃之热;栀子、滑石清热利湿,与大黄、芒硝配伍,使里热从二便分消;火热之邪,灼血耗气,汗下并用,亦易于伤正,故用当归、川芎、芍药养血和血,白术健脾燥湿,甘草益气和中缓急,并能调和诸药。
本方汗不伤表,清、下不伤里,达到疏风解表,清热通里之效。诚如《王旭高医书六种‘退思集类方歌注》所云:“此为表里、气血、三焦通治之剂”“汗不伤表,下不伤里,名日通圣,极言其用之效耳。”
临床以憎寒壮热、口苦咽干、二便秘涩、苔黄、脉浮数为证治要点。若涎嗽者,加半夏;无憎寒者,去麻黄;内热不盛,去石膏;无便秘者,去黄、硝;体质壮实,去当归、芍药、白术。本方因汗、下之力较峻猛,有损胎气,故虚人及孕妇慎用。
【现代研究】临床报道尚见于治疗脑炎、头痛、鼻窦炎、中风、口疮、唇风、麦粒肿、疖病、扁平疣、银屑病、结节性红斑、药物性皮炎、皮肤瘙痒症、接触性睑皮肤炎、角膜炎、结膜炎、食物中毒、高脂血症、便秘、精神分裂症、眩晕、呕吐等病症。现代实验研究证实,本方具有降胆固醇、抗血栓、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方歌】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 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术力偏饶, 表里交攻阳热盛,外科疡毒总能消。
【摘录】金·《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