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

  • 灵药秘方

    最新章节:灵药秘方卷之下
    方书。清师成子撰、方成培订。二卷。成子,蒲东人,好仙道,常云游四方,诊病卖药。行医过程中辑录验方,汇编成此书,约一万九千字。刊于康熙五十七年。卷上载灵药总论、灵药十例及五气朝元阳、九转灵砂丹、阳七肾散、阴六肾散等二十五方;卷下载阳丹法、阴丹法等近三十方及制硫黄法、制雄黄法、制砂法、制汞法等多种药物的炮制方法。以外科病症为主,脉络分明。方、论为他书所未见,可与《刘涓子鬼遗方》相媲美。有《三三医书》第三集第二十四种单行本。...

    07-29 完结

  • 鲁府禁方

    最新章节:卷四 宁集
    成书于1594年。又名《鲁府秘方》。明代龚廷贤编,世界书局印行。该书是一部方书,约67 000字,共4卷。因以鲁王府所藏秘方为主,并由鲁王府刊行,故名。卷1分中风、伤寒、瘟疫等32类;卷2分臌胀、水肿、积聚等35类;卷3分妇人、小儿等23类;卷4分痈疽、疔疮、急救等26类。各科病证共计116类。书中涉及药物的炮制方法较多,如浸润药材有酒浸、童便浸、米泔浸、乳浸等;炒制药材有酒炒、姜汁炒、醋炒、麸炒、蜜炒、米泔炒等;煨法有面包裹煨、麸包裹煨及火煨等。有些药物的炮制均有独特的制法。如法制陈皮:“广陈皮一斤,青盐、五味子、甘草各四两、山茱萸去核,乌梅去核各二两。将陈皮在温水浸一宿取出,将内白刮去晒干,将青盐等五味,置砂锅底,陈皮在上,水可满陈皮,用文武火烧干止用陈皮、任意嚼下。清气化痰。”又如大怀生地黄的炮制:用好酒拌炒,锅内蒸熟取出再用砂仁一两、茯苓二两,二味用绢袋包藏在地黄内,用酒浸平,慢火煮干,去砂茯不用,竹刀切碎晒干。另外,由于妇科、外科的需要,制炭的药物也不少见,如血余炭、大蓟炭、鹿角炭、乌梅炭、蒲黄炭、栀子炭、当归炭等。总之,该书不仅可供临症参考,而且对后世炮制方法和炮制原理的研究颇具实用性。...

    07-29 完结

  • 旅舍备要方

    最新章节:旅舍备要方
    成书于元祐元年。宋代董汲撰,木刻单行本。方书。为旅行者“道途有病,治疗有归”而编,所收“经效奇方”证详而法略,使览之者晓然可用,故名。原书共载医方百余首,于明代失传。清乾隆年间纂修《四库全书》时,自《永乐大典》中辑出神仙紫雪、小半夏汤、半夏化痰丸等46方,收载有30余种药物的炮制方法。如五灵脂“微炒”,槟榔“烧灰存性”,附子“炮去皮”,白附子、天南星、蝎尾、诃子皮“炮”,腻粉、牵牛子“炒”,麻子、麝香、乳香、朱砂、牛黄、马牙硝“研”,黄连“入生姜同杵,炒令紫色”,豮猪血“腊月内以新瓷罐盛,挂于房东上,阴干为末”等炮制方法。...

    07-29 完结

  • 洞垣全书脉诀阐微

    最新章节:洞垣全书脉诀阐微
    诊法著作。原题鬼真君撰。不分卷,共五篇。陈士铎序言“鬼真君,名臾区,云中逸老弟子”。故疑为陈氏假托之作,撰年不详。第一篇为鬼臾区脉诀,包括急、弦、紧、缓、微、数、滑、涩、洪、大、沉、迟、小、细、浮、伏、芤、实、弱、濡、长、短、代、革、结、促、动、静、毛、石、软、坚、钩、躁、搏、散、绝、平等三十八种脉主病和脉象。第二篇为辨兼现之脉,以浮、沉、迟、数、涩、滑为纲,先辨主脉,后辨兼脉。第三篇分述寸、关、尺三部脉象,辨脏腑病。第四篇为决生死脉。第五篇为妇人、小儿脉诀。本书是将高阳生 《脉诀》一书进一步精炼而成脉学专著,论述较详,分类较细,便于记诵,后收入 《辨证录》 中。有一九六五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07-29 完结

  • 脉诀指掌病式图说

    最新章节:脉诀指掌病式图说
    诊法著作。元李杲撰。一卷。杲有《脾胃论》已著录。本书原题朱震亨撰,实为后人误题。成书于定宗三年。内容以指掌图说明脉象及其主病,对三部九候、五运六气、十二经脉、常脉病脉、脉证治法等脉诀内容,进行解说,分析辨异。以图示脉,颇具特色。有《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光绪二十六年王先谦校刊《丹溪全书》本,一九三四年千顷堂书局刊本。...

    07-29 完结

  • 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

    最新章节:卷四
    《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是一部清代太医院内的处方集,为国内仅有的一部抄本。书中共收录方剂400余首,除少量古代名方外,多数则不曾见有其他方书记载。其剂型包括丸、散、膏、丹、汤剂,以及许多药酒剂,每方详细标明药物、剂量、制服法及适应症,适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皮科等多种疾病。《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据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珍藏之孤本整理而成,可供中医药人员参考研究。...

    07-29 完结

  • 秘传外科方

    最新章节:治大风
    外科著作。明代赵宜真辑,刊于洪武二十八年(1395)。书中首述医论方证,次列外科疾病36症,病形图24幅,末录李世安、李防御二氏治疔法和五痔方等。本书主要论述外科疮疡、痈疽、疔疮、痔疮的治法,并附图24幅,依图说明各种痈疽的部位、形状和简要诊断方法,以及治疗痈疽疮疡和各种中毒、外伤、汤火伤、蛇虫伤的方药和急救法,共载375方。本书继承了宋代《太平圣惠方》《外科精要》的外科学经验,收集了民间治疮疡、杂病的单方和验方,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泛,兼有妇、儿、五官科的论治经验,其中大部分是未见经传的,不少方剂和治法成为后世外科的传统方药和方法。特别是对痔疮的治法和一些急症的处理方法,至今还运用于临床。...

    07-29 完结

  • 名医类案

    最新章节:
    中医医案。12卷。明江瓘撰。江瓘,字民莹,歙人。自号篁南山人。补诸生。因病而习医,且自药而愈。著《名医类案》。以求达到“宣明往范,昭示来学;既不诡于圣经,复易通乎时俗”的目的。本书历经20年,未完成。后由其子江应宿继承其业,补撰成书。本书采集明以前历代名医的临床验案,结合家藏秘方及个人医案。按病症分类为二百零五门,包括急性、慢性传染病、内科杂病,以及外科、五官科、妇科、儿科等各科医案。各病案均载病者姓名、年龄、体质、症状、诊断与治疗,重要的医案后还附按语。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医案类著作,为后代研究疾病史、治疗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有万历十九年刊本、光绪十一年信述堂重刊本、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等。...

    07-29 完结

  • 明堂灸经

    最新章节:卷八
    针灸著作。旧题西方子撰。八卷。系参照《铜人经》、《千金方·明堂三人图》、《外台秘要》诸书编辑而成。约成书于北宋年间。主要论述全身腧穴的灸法主治。以图为题,分别载列正人头面、胸膺、腹肚、手足图,伏人头、手足图,侧人头颈、胁、手、足图等。详叙经脉走行、腧穴分布,并说明取穴法、灸法、禁忌以及主治病证。共载腧穴三百五十二个。腧穴收载较全,论述条分缕析,简明扼要。且腧穴名下多有注解,佐以图示,是一部较早灸法专书。因王焘曾力言误针之害,故《四库提要》曰:“此书言灸不言针,盖犹焘意也。”收载资料颇多,保存了部分已佚古籍内容。有元熊氏卫生堂刻本,光绪十年钱塘丁氏据山西平阳府本校刊本附校勘记一卷。...

    07-29 完结

  • 难经古义

    最新章节:卷之下
    二卷。日本滕万卿撰。成书于日本宝历十年(1760)。上卷载一至三十难,下卷载三十一至八十一难。滕氏有鉴于《难经》编残简缺,虽经吕广重为编次及历代医家注释考证,仍难副古圣意旨,遂部分调整《难经》编次;为使前后问难应答接续,对语句顺序亦作相应的变动。在此基础上,滕氏再加以注释与按语,以明其问难应答之由,旨在倡明古义。注文多以《内经》为本,融会各家之说,并附以己意,发明每多新意。如对五十六难“五积”之病由,原文固执时日得病,未免怪诞,强调应以正虚邪凑概括其受病传变之本义,而不可“以文害辞而以意逆志”。此外,全书以黑白字夹注于经文间,白字为弥缝正文之语路,使其辞意流畅,黑字则直释其义,俾读者一目了然。本书由日本学者所撰,对改易《难经》原文编次语序虽嫌轻擅,但论述简明,间有发挥,于《难经》研究不失参考价值。现有日本宝历刻本及上海中医书局1930年铅印本、《珍本医书集成》本等刊本流传。...

    07-29 完结

  • 内经药瀹

    最新章节:卷十 药制
    内经药瀹[yuè] ,医经类著作。清张骥辑。十卷。骥字先识,双流 人。另辑有《内经方义》、《雷公炮炙论》等。是书刊于一九二三年。张氏认为《内经》中虽少提药名,但其理论对用药规律、药物性味归属等皆有纲领性指导意义。故将《内经》有关用药理论的原文,列分阴阳色气味、气运、五岁、穴化、五方、水谷、五宜、五过、药制等九类,引述历代医家如王冰、马莳、张志聪、张介宾、李东垣等释文,参以己见,详加阐释,颇有参考价值。可与本草类书籍互参。有一九三三至一九三五年成都义生堂刻本。...

    07-29 完结

  • 修龄要旨

    最新章节:修龄要旨
    作者冷谦,字启敬,道号龙阳子。明代洪武初人,寿在150岁以上。该书集“四时调摄”、“延年六字总诀”、“四季却病歌”、“长生一十六字诀”、“十六段锦法”、“八段锦法”、“导引歌诀”、“却病八则”等篇,主要阐述气功养生法祛邪治病,摄生延年的基本知识和具体方法。这些都是冷谦自己应用气功益寿延年的经验总结。其中“四时调摄”宗《内经素问》“四气调神论”,述四季调养五脏的方法;“起居调摄法”述平素饮食卫生,起居调摄的知识;“延年六字总诀”介绍应用嘘、呬、呵、吹、呼、嘻法防治疾病;“长生一十六字诀”说明一十六字诀的作法、功效、应用;“十六段锦”和“八段锦”、“导引歌诀”论述导引的姿势、作法。内容丰富,是研究气功养生法的宝贵文献资料。...

    07-29 完结

  • 内外伤辨惑论

    最新章节:卷中
    三卷。金李杲撰。李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真定人。幼好医药,从学于名医张元素,尽得其传,对《内经》、《难经》等医籍深有研究,脏腑辨证经验丰富,对脾胃内伤机理有所发挥,人称“补土派”,为金元四大医家之一。虽为张元素之徒,其名却出于元素之上。对中医理论贡献极大,故后世有“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之说。撰有《脾胃论》、《兰室秘藏》、《医学发明》等书。此书成于金正大八年 ,刊于宋淳佑七年。共二万七千余字。此书发明内伤之证有类外感,对内伤和外感两大病类,从病因、症状、脉象、治方等方面作了详细辨别。上卷为辨别阴证和阳证、辨别脉象、辨别寒热、辨别外感八风之邪、辨别手心手背、口鼻、筋骨四肢、头痛、辨别气少气盛以及劳役与中热等证的分析与鉴别共十三篇,中卷论饮食劳伤、四时用药加减、暑伤、胃气论等;下卷为用药宜忌,附内伤用方等。李氏医论大旨以脾胃为主,故特制补中益气汤,专治饮食劳倦、感冒等。李氏取法土生金、升清降浊,得阴阳生化之旨。认为“脾胃有伤,则中气不足;中气不足,则六腑阳气皆绝于外,营卫不守,诸病由之而生。”以脾胃气虚立论,除着眼于内伤饮食劳倦为主的一些内科病症的辨证论治,同时李氏亦注意内外伤的辨证。此书为李氏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对临床诊断与治疗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07-29 完结

  • 宁坤秘笈

    最新章节:下卷
    妇科著作,署名竹林寺僧撰写的女科著作。竹林寺位于浙江省肖山县,据传自五代后晋建寺后,寺中僧人有善医女科病症者,并逐代相传,闻名于世。其所授女科著作,均秘不外传,自清初以后始有据不同传抄的各种刊本行世,但书名与内容、体例均有较大的出入,种类亦多达30余种,其中流传较广的如《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宁坤秘笈》、《竹林寺女科秘书》等。现存多种清刻本。...

    07-29 完结

  • 普济方[四库本]

    最新章节:附录
    四百二十六卷。 明朱橚撰。朱橚,即周定王,明皇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此书为朱橚与教授滕硕、长史刘醇编辑的。此外还有《救荒本草》。本书刊于永乐四年。朱氏喜研方药,此书系广采博收明初以前各种医籍中方剂和有关著作编辑而成,甚至还兼收其它传记、杂说、道藏、佛书中的有关记载。为我国收方最多的方书。原书为一百六十八卷,已佚,仅有残缺本。《四库全书》收此书时改编为四百二十六卷,一千九百六十论,二千一百七十五类,七百七十八法,六万一千七百三十九方,二百三十九图,九百五十万字。所收方剂六万一千七百三十九首中每个病候都有论有方。卷一至卷五为方脉,卷六至卷十二为运气,卷十三至卷四十三为脏腑,卷四十四至卷八十六为五官,卷八十七至卷二百五十为杂病, 卷二百五十一至卷二百六十七为杂治,卷二百六十八至卷二百七十 一为杂录和符禁,卷二百七十二至卷三百一十五为外伤, 卷三百一十六至卷三百五十七为妇科, 卷三百五十八至卷四百零八为儿科,卷四百零九至卷四百二十四为针灸,卷四百二十五至卷四百二十六为本草。从内容看,全书分列一百多门,大致可分为总论、身形、诸疾、诸疮肿、妇人、婴孩和针灸七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方脉总论、运气、脏腑,第二部分为身形,内分头、面、耳、鼻、口、舌、咽喉、牙齿、眼目等九门,第三部分为诸疾,包括诸风、伤寒、时气、热病以及杂治等三十九门,第四部分为诸疮肿,内分疮肿、痈疽、瘰疬、瘿瘤、痔漏、折伤、膏药等门,第五部分为妇人,内分妇人诸疾、妊娠诸疾、产后诸疾、难产等四门,第六部分为婴孩,先载儿科诊断法,次为新生儿护理法和新生儿常见疾病,后列各种儿科病候,第七部分为针灸,分为总论、经络喻穴、各种病候针灸疗法,此外还附有本草药性畏恶和异名二卷。...

    07-29 完结

  • 养生三要

    最新章节:医师箴言
    养生类著作。清袁开昌辑。一卷。开昌字昌龄,广陵人。医学造诣较深,临床经验丰富,对眼科、外科以及养生尤为擅长。约成书于宣统二年。书中记有卫生精义、病家须知、医师箴言三则。辑录《内经》、《庄子》、《抱扑子》、《千金方》、《本草纲目》、《医门法津》、《褚氏遗书》、《冷庐医话》等历代医著二十余种,以及葛洪、李时珍、张景岳、李东垣、张子和、徐大椿、喻嘉言等近三十位医家的有关论述。论述养生之法,介绍煎药、服药、禁忌等常识,强调医生应如何工作与学习等。内容丰富,可称集清以前养生之大成。有一九一九年镇江润德堂木刻本,一九二二年袁氏家刊本。...

    07-29 完结

  • 仁端录

    最新章节:卷十六
    十六卷。明徐谦撰。陈葵删定。又名《仁端录痘疹》。徐谦字仲光,号澄观,嘉兴 人。陈葵字尽夫,武水人。此书专论痘病诸法。徐氏认为治痘应分明五脏所主及经络传变,观形察色,因证施治。关于痘疮之证,自古以来论说不详,唯董汲偶有涉及,然其书不传。而痘疹之病自元明以来为人之通病,而著方立论者自元明以后始详。其观点有以固元气为主者,认为元气既盛,自能驱除毒气;以攻毒气为主者,认为毒气既解,始可保元气无恙。于是治痘形成两家,攻、补异途,寒、温殊用,各执门户之见。此书认为不可偏执于攻或补之法,应灵活变通,审证施疗。于是推原本始,备载治验,持两家之平,而撰此书,后又经弟子陈葵删定。约成书于明崇祯十七年。书中包括痘病总括、辨痘形色、分期调治、痘疹兼证、方药、药性、痘疹歌赋及杂说等。备明实用。有清初抄本,《四库全书》本及影印本。...

    07-29 完结

  • 瑞竹堂经验方

    最新章节:卷五
    医方著作。元·沙图穆苏撰。约刊于1326年。在元代泰定时期任江西省建昌太守,其间研究了名医方书、采集民间药方,于1326年集为《瑞竹堂经验方》。《瑞竹堂经验方》原有15卷,元明两代曾多次修订刊行。原本失传,现流传版本为清代乾隆年间从《永乐大典》中辑录有关内容而编入《四库全书》的,只有5卷24门。清人丁嘉鱼从明滇府《袖珍方》中再辑录一部分编入《当归草堂医学丛书》中。1957年国内照此版本校印出版,共集方188个。浙江省中医研究所和湖州医中医院收集到日本宽政七年缮生药室仿明高濂校刻本3册15卷,又从《医方类聚》、《普济方》、《本草纲目》诸书中收载《瑞竹堂经验方》方剂,得344方。名为《重订瑞竹堂经验方》,198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该书内容为15门,即“诸风门”、“心气痛门”、“小肠疝气门”、“积滞门”、“痰饮门”、“喘嗽门”、“羡补门”、“泻痢门”、“头面口眼耳鼻门”、“发齿门”、“咽喉门”、“杂治门”、“疮肿门”、“妇人门”、“小儿门”。例如“羡补门”列有60个药方,该门医治肾虚、体弱多病、眼目昏花、脏腑虚弱、五劳七伤等症。在这门里开列出不少补药,如人参、鹿茸、麝香等。又如在“小儿门”有33个药方,专门医治小儿呕吐气急、消化不良、脏腑怯弱、热毒斑疹、心神烦闷、痢疾腹泻等病。现在常用的八珍散、四制香附丸都出自此书。...

    07-29 完结

  • 伤寒兼证析义

    最新章节:伤寒兼证析义
    清·张倬撰。成书于1665年。全书3. 3万字。 书凡1卷。该书不以六经分篇, 而专以伤寒兼杂病立论。其将伤寒常见兼证 如中风、虚劳、中满肿胀、噎膈反胃、内伤、宿食、素患咳嗽、宿病咽干 闭塞、头风、心腹诸痛、亡血家、多汗家、积聚动气、疝证、淋浊、泻利、 胎产等, 分作17大类, 以问答形式, 而发明之。尤对各兼证之病因、病理、 证候、治法、鉴别等作了详尽阐释。案《伤寒论》所谓合病并病, 止言六 经兼证而不及杂病, 医家不明兼证之意, 往往脉证参差之际, 或顾此失彼, 或治此而妨彼, 为害颇深。张倬于此一一剖析, 使治病者, 不拘于一隅, 不惑于多岐, 亦可谓有功于伤寒矣。另书末所附十二经、奇经八脉、五运 六气、方宜诸源之论, 于伤寒学说研究亦具参考价值。本书不足之处在于 “其所用方药, 亦多偏僻, 恐难取正也” 。此书有清·金阊书业堂 刻本、《四库全书》本, 《伤寒大成五种》本、《中国医学大成》本及《张 氏医通》诸种本。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南京图书馆藏有清·康熙六年丁 未 金阊书业堂刻本; 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藏有 清·康熙间刻本; 北京图书馆藏有《四库全书》本、《中国医学大成》本等 版本。...

    07-29 完结

  • 伤寒论辨证广注

    最新章节:卷之十四
    伤寒类著作。清汪琥撰。十四卷。琥字苓友,号青谷子,吴县人。撰有《痘疹广金镜录》、《养生君主编》等。汪氏根据《素问》“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的理论。认为“伤寒之病名虽为寒,其所见之证皆热”。故广集诸家学说,对《伤寒论》六经证治原文中属于热病的条文逐条注释,于康熙十九年撰成是书。卷一至卷二辨伤寒非寒病论及纂注伤寒论例。卷三至卷十为辨六经病脉证并治法。卷十一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法。卷十二辨误汗吐下火灸逆病脉证并治法。卷十三辨温病脉证并治法。卷十四辨风池、风府等穴针刺法。后又于康熙二十五年复撰《中寒论辨证广注》三卷,体例悉遵前书,逐条辨注《伤寒论》中属真寒证治原文,并对真寒证的治疗有所论述。汪氏之论虽有偏颇之处,但自成一家之说。有清康熙十九年平阳季子东壁刻本。...

    07-29 完结

  • 神灸经纶

    最新章节:卷之四
    清代吴亦鼎编著。成书于1851年。4卷。书中介绍灸法,并重视候脉、辨证为本书主要特点。卷一论述灸疗的方法、禁忌、调养、经络循行;卷二介绍奇经八脉、十二经穴位置与灸法,用艾先以蒜捺穴上使黏着,继用铁物、冷物抚压以解痛,所述“灸疮候发”和膏药等条,都切实可用。卷三、卷四论各种疾病的病候及灸治方法。各部病症的灸治,首列“证治本义”,阐述灸理论。这是一部内容较全的灸法专书。...

    07-29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