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

  • 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

    最新章节:卷之九十三
    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撰,北宋林亿、高保衡、钱象先等奉敕校正,原书三十卷,唐宋公私书目多有著录。现存日本影宋本、影元本、明慎独斋刊本,皆为二十卷。《正统道藏》本分作九十三卷,别出目录二卷,凡九十五卷,收入太平部。此书为中国医药养生学名著,全书分二十六科,二百二十五类,辑录医药方论约五千三百首。凡脏腑之论,针灸之法,脉证之辨、食治之宜,以及备急之方,养性之术,无所不包。其论病用药,前本古人,断以己意。古方用药不过数味,而《千金方》有一方用药多至数十味者,又兼取杂方单方,自成一家。孙思邈号称医圣,兼通三教而尤精道术。此书卷一论述医德、卷十一言治魃魅咒客忤法、卷二十九辟瘟方,卷三十五治症符,以及卷八十一至八十三论养性之方,专述摄生、调气、按摩、导引、服食、房中之术,皆深受道教影响。孙氏自序称:古之名医治疾无不愈者,「晋宋以来,虽复名医间出,然治十不能愈五六,良由今人嗜欲太甚,立心不常,淫放纵逸。有关摄养所致」是为医道与世太人生相关之至论。...

    07-29 完结

  • 黄帝八十一难经纂图句解

    最新章节:黄帝八十一难经注义图序论
    黄帝八十一难经纂图句解,简称《难经句解》,南宋李駉注。约成书于成淳五年(1269),七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按《黄帝八十一难经》相传为战国时名医扁鹊(秦越人)所撰。据近人考证,当为秦汉医家经典,最晚在东汉末已成书。该经分八十一难,乃黄帝解释医学疑难问题。经中保留诸多古人医学经验,尤侧重于论述经脉理论。三国时吴太史令吕广始为此经作注,隋唐史志亦着录此经。南宋李駉又据前人注本加以注解。其注融会诸家之说,而断以已意。对荣卫部位、脏腑脉法、经络腧穴,论之尤详。编末附《黄帝八十一难经注义图序论》一篇。综述大法,并指摘杨玄操注本之有害义理者。此书现仅存《正统道藏》本,甚为珍贵...

    07-29 完结

  • 黄帝内经灵枢略

    最新章节:暂无
    黄帝内经灵枢略,编者不详。约出于北宋,《通志•艺文略》着录「内经灵枢略一卷」,当即此书。今《正统道藏》本一卷,收入太玄部。此书为《黄帝内经灵枢》之删节本。分别节取《灵枢经》原书中〈天年〉、〈诀气〉、〈大惑论〉、〈忧恚无言〉等四篇。更换篇名,摘录精要,重新改编成书。...

    07-29 完结

  • 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

    最新章节:卷之五十
    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唐太仆令王冰编注,北宋林亿等奉敕校正。原本为二十四卷,或作十二卷,有宋、元、明、清及近代刊本数十种。《正统道藏》本分作五十卷,收入太玄部。按《黄帝内经》为现存最早之医家经典,约成书于秦汉之际。原书据《汉书•艺文志》着录为十八卷,其中九卷即为《素问》。该书分八十一篇,以论述中医学基础理论(阴阳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等)为主,兼及卫生保健,疾病诊治及针灸等内容。唐人王冰因原书版本纰谬,篇目重叠,次序颠倒,文意悬隔,乃重新编次整理,削繁补缺,并加注解。发挥五运六气之说,王冰注本凡二十四卷。其中文字错误及窜改妄增古书之处不少。北宋嘉祐中年(1056-1063年),林亿等奉敕校正《素问》。取汉、唐古医书校正王注本谬误六千余字,增加注释二千余条,使经书恢复旧貌。其后历代刊刻《素问》。大抵皆以此本为准。...

    07-29 完结

  • 醉花窗医案

    最新章节:小儿肝疳
    清末介休名医王堉著,《醉花窗医案》内容篇幅不大,仅有5万余字,但所载医案中外感病18种、肝类病12种、心脏类疾病3种、脾胃病24种、呼吸病6种、肾类病6种、预断死亡病例5种、五官及外科12种、妇产科14种、儿科5种,其中还有药物介绍及医者心得等。此书原为手抄本,现存于北京图书馆.该书于1961年在介休县被发现,后经中国中医研究所刘寿山等人句读,山西省中医研究所整理,于1979年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07-29 完结

  • 素问六气玄珠密语

    最新章节:卷之十七
    十七卷。唐王冰撰。此书专论五运六气之说,共二十四篇:五运元通纪、迎随补泻纪、运符天地纪、天元定化纪、观象应天纪、天运加临纪、占候气运纪、天罚有余纪、阴亏平正纪、运临超接纪、运通灾化纪、灾祥应纶纪、南正顺司纪、北正右迁纪、司天配轮纪、正化令转纪、司天间化纪、三元配轮纪、地应三元纪、地合运胜纪、胜符会对纪、地土间物纪、五行类应纪、六元还周纪。所谓五运六气,是古人研究气化运行,借以防治疾病的一种学说。王冰研究气运学说,比较注重客观实际。他认为一切生命都来源于伟大的自然界变化之中。四时行,万物备,这是气化运行的反映,我们只要能“智周万物”,便能认识气化运行规律。王冰这一观点也反映在他为 《素问》七篇大论所作注文中。而此书对《素问》七篇大论更加有所发挥,对后世运气学说发展有一定影响。此书命名,作者序称因得遇玄珠子师事之,故自号启玄子,密语者,密而口授之言也。此书原作已佚,今本疑为托名之作,所传篇名、卷数皆不相同。郑樵《通志》作十卷,不著撰人。孙星衍有十卷影抄本,黄丕烈有十六卷明抄本,陈鳣有十七卷抄本,丁丙有十七卷道藏本。...

    07-29 完结

  • 素问入式运气论奥

    最新章节:素问入式运气论奥卷下
    素问入式运气论奥,北宋刘温舒撰。《通志•艺文略》着录刘温舒《素问论奥》四卷,当即此书。今《正统道藏》本三卷,收入太玄部。另有《四库全书》本三卷,其后附录《黄帝内经素问遗篇》一卷。此书前有元符乙卯年(1099)作者自序,宣称《素问》书中「气运」之说,最为补泻养生之要。但原书篇章杂乱,使人难以惯用。作者因此而「栖心圣典,究源附说,解惑分图,笺明奥义」,撰成此书。全书分三十篇,二十九图,大抵以《素问》经文为据,着重阐发其气运生化理论,以气运为治病养生之要。书末附录《五行胜复论》一篇,假设胡源与客人问答,讨论五运六气之道。...

    07-29 完结

  • 济世神验良方

    最新章节:外科补遗
    济世神验良方,撰人未详。全书分为32门,约9万字,内容丰富,诸科皆备。各门之前列有总论。首论病因、病机及症状;次论诊法、法则与适应症。每门结尾附余论。作者善于将内经、千金、金匮、河间等历代医家的主要学术思想,融汇其主治原则之中,并畅其文义。 全书博采众家之长,自制成方或兼搜古代名方及民间经验良方。常在主要方剂之后,随症之变化而加减用药,每证之方下,详录炮炙修治;又于若千方中,阐述其临床体会。医论多用歌赋形式,叙理至明,通俗易懂。故一册在手,医者可辨证施治,病者可依方自救,甚至在缺少药少药之地,亦可救危急于俄顷。...

    07-29 完结

  • 简明医彀

    最新章节:
    八卷。明孙志宏撰。孙志宏字克容,别号台石。钱塘人。孙氏之父孙桂岩为当地名医。孙氏青年时曾攻儒学,参加科举考试,后承父业,专攻医学,行医五十余年,颇有医名。孙氏参考古今医籍,众家之说,又参以己见撰成此书。自序中孙氏称:其书备而不冗,约而不漏,义类浅显,个人可解,若射必有彀,故名之。此书卷一先列“要言一十六则”,着重论述养生、辨证治疗、用药得失及医德等内容,次论病证;卷二至卷五论述内科杂病、伤寒、五官、口齿疾等病证,卷六为儿科疾病证治,包括养子十法,论及婴幼儿保健; 卷七为妇产科疾病证治,又论述胎前十要、初产十要等内容;卷八为外科疾病证治,包括内治法,外治法,外治法中如针、灸、吸、熨、溻渍、围法等。全书述证简切,议论平正,通俗易懂,多为孙氏临床之经验,颇有实用价值。每病证下列有主方、成方、简效方,亦有孙氏自创之方。论述精详简切,立方慎重,注重实用。颇有临床使用价值和参考价值。有崇祯三年 初刻本,崇祯十七年刊本,清乾隆十三年绣水胡树槐补刊本。...

    07-29 完结

  • 脚气治法总要

    最新章节:脚气治法总要卷下
    二卷。宋董汲撰。董汲,字及之,东平 人,少时多病,立志务医。作者对内、儿诸科均有研究,尤擅治小儿痘疹等疾患,著有《小儿斑疹备急方》等。《脚气治法总要》撰成于北宋元祐八年 ,原书一卷,《宋史·艺文志》有著录,后散佚,《四库全书》从 《永乐大典》辑出,分为上、下二卷。上卷首先阐述脚气病研究历史,探究病因、病机、病状,论说证治原则。脚气之疾在黄帝时名为厥疾,两汉之间名为缓风,南北朝时称作脚弱,唐代始称脚气。此病皆由风毒湿气而致,但具体情况又各不相同,治疗方式也应有别。接着分为十二篇论,详论上述内容。下卷列疗方四十六首,区分情况,内服外用,十分赅备。此书是一部论述周密、内容丰富的脚气病学专著,也是我国医籍中得以保存的此类著作中最早一部。有《四库全书》本,振绮堂抄本,1958年商务印书馆铅印 《董汲医学论著三种》 本。...

    07-29 完结

  • 痎疟论疏

    最新章节:痎疟论疏
    温病类著作。明卢之颐撰。之颐字子由 ,号晋公。钱塘人。父卢复精医,兼通佛学。之颐幼承庭训,敏悟过人,学有根砥。邑志载: 复著《纲目博议》 有椒菊共性之疑不能决,后得之颐之论方定。顺治三年,明鲁王以海尚在山阴,之颐谒见,授职方郎。予归里,两目俱瞽,犹成《摩索金匮》、《伤寒金疏钞》、《医难析疑》。约三十万字,名 《遗香堂七录》 行世。早年尚撰有《本草乘雅半偈》。之颐之医学思想,颇受其佛学思想影响。是书中,卢氏本《内经》、《金匮要略》之旨,结合后世论疟及个人体验,详述痎疟因证,对诸疟之常证、变证之症治,逐条辨析,论述精详,于临床颇有裨益。后附《痎疟疏方》一卷,选方三十八首,于方药炮制叙述尤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曰:“是书论痎疟证治,于虚实寒热四者最为详尽,足以发明素问疟论刺疟法诸篇微意。”其主方多取王肯堂《证治准绳》。其余所列诸方亦多简当,虽为书不过一卷,然治疟之法略尽。有乾隆三十二年 宝笏楼刻本。...

    07-29 完结

  • 金匮要略论注

    最新章节:卷二十四
    二十四卷。清徐彬撰。徐彬字忠可,嘉兴人,清代医学家。曾从师于江西喻昌,颇得师传,深谙张机学说。曾撰有《伤寒一百十三方发明》等著。《金匮要略论注》撰成于清康熙十年。徐彬将古代著名医学典籍《金匮要略》整理编次为二十四卷 。每卷列一种病证,在原文之下分列“注曰”、“论曰”,以明要旨。文中有注有论,注释简明,论辨精当,引经析义,见解独到,且颇重实际,故为医家称道。该书有光绪五年 扫叶山房藏版刊本,1937年上海书局据此印行。...

    07-29 完结

  • 罗氏会约医镜

    最新章节:卷二十 痘科
    综合类著作。清罗国纲辑。二十卷。国纲字振召,号整斋,湖南人。少习举子业,喜读医书,遂以医业。临证擅随境处方,多获治验。晚年综合《内经》 及历代有关资料,选择会要,结合平日临证所用考脉法及心得辑成是书,旨在使前人丰富经验,由博返约以为借镜,故名。刊于乾隆五十四年 。卷一脉法,卷二治法精要,卷三至卷四伤寒,卷五瘟疫,卷六至卷十三杂症,卷十四至卷十五妇科,卷十六至卷十八本草,卷十九儿科,卷二十疮、痘科。其中对杂症及妇、儿科论述尤详。叙述各证,先辨明病属何脏、何经,属表、里、风、热等性质,后据证立法,备列相应方剂,并述随脉证不同的加减法。后附单方,以备选用。对所引前人之论多发个人见解,对病证辨析较细,论治颇为灵活,间附若干自行化裁新方。全书资料丰富,内容简练,理法严谨,切合实用。有乾隆五十四年镌大成堂梓行本。...

    07-29 完结

  • 旧德堂医案

    最新章节:旧德堂医案
    医案。清李惺庵传,唐玉书辑。一卷。惺庵有《证治汇补》已著录。玉书为惺庵弟子,字翰文,上海人。于康熙二十六年根据记录整理成书,约万余字。载案凡六十四则,包括中风、虚劳、血证、腹痛、眩晕、刀伤、血崩、伤寒、胎产、温热、泻泄等证,多为内科杂病中延治、误治之重症治验。每案详叙证候、脉象,分析病因病机,详明辨证机理,立法遣方等项,间有析方论药者。李氏认为 “医贵精详”,故辨证条理清晰,分析细致,据病之标本缓急灵活施治。尤精于脉诊。虽多为常见病证治,亦可见其治学之精。惜其编次无分门类,文辞亦间有艰涩之弊。有抄本藏于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图书馆,《三三医书》 本。...

    07-29 完结

  • 局方发挥

    最新章节:局方发挥
    一卷。元朱震亨撰。此书成于至元七年 ,约一万字。朱氏鉴于宋代编修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书所载,均以成药治病,不论病源,只于各方下条列证候,立法简便,只记用于所患证候,各药主治范围也有夸大之处,方中药物配伍也多于制方之法不合,而且多重用温补燥热之剂,失之过偏,因而根据该书中所存的重要问题列举三十一条,并逐一进行论述、解答,反对泥守旧说,提倡养阴、戒燥热的观点。指出 “病者一身血气有深浅,体段有上下,脏腑有内外,时月有久近,形态有苦乐,肌肤有厚薄,能毒有可否,标本有先后,年有老弱,治有五方,令有四时。某药治某病,某经用某药,孰为正治反治,孰为君臣佐使,合是数者,计较分毫,议方治疗,贵在适中”。必须辨证施治。其所论述,多结合其学术见解及临床治验案例加以发挥,着重阐发了作者主张滋阴降火法则的具体运用,是丹溪学派的一部重要理论著作,对后世影响颇著。有 《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清光绪三十三年京师医局修补江阴朱元震刻本重印本,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四库全书》本。...

    07-29 完结

  • 鲙残篇

    最新章节:鲙残篇
    医论。清沈懋发撰。一卷。懋发有《服食须知》 已著录。此书成于乾隆四十二年。共载医论十七篇,约万五千言。提出秘授药方须审察,不可盲目使用,养生当以养阴为首务等观点。详论湿温如疟、男子热入血室、羊毛疹子等证。并对附子、吴茱萸、干姜、马齿苋、芜菁、石斛及资生丸、左金丸、参苏饮等药物和方剂详加辨论。所论涉及养生、药物、病理、方剂、医德等内容,多有个人心得。立论明确,文辞简练,切于实用。有乾隆间原刊本,《三三医书》 本。...

    07-29 完结

  • 兰台轨范

    最新章节:兰台轨范卷八
    八卷。清徐大椿撰。此书成于乾隆二十九 。“兰台”本是汉代宫中藏书之处,后又称史官为兰台史或兰台,本书即取材于历代医著撰写而成,作者认为其内容均足为治疗典范。故名。卷一为通治方;卷二至卷八为内科杂病、时病、五官、妇、儿科病证治,按证分门论述。徐氏持论,多以张机所传为主,认为古之经方,唐人流传下来的已有窜乱之处,至宋元以后更迷失古法。所以此书辨证论治悉宗《灵枢》、《素问》、《难经》、《金匮要略》、《伤寒论》、《病源》、《千金方》、《外台秘要》等书之旨,所录诸方亦多取于上述诸书。而宋代以后方剂则采其经验证有效者。徐氏自称“本《内经》以探其本,次《难经》及《金匮》、《伤寒论》以求其治;其有未备者,则取六朝、唐人之方,以广其法,自宋以后诸家及单方异诀,择其义有可推试多获效者附焉。”此书取材十分严谨,对病名方药主治和配伍等内容论析简要,颇具条理,对各病的论述,较诸家方书只说主治某证而不言其所以然者,能先论病源,次辨病证,后立治法,反对单凭切脉诊断疾病和滥用补药,提出治病不应专用汤药,对单方、验方、针、砭、熨、引、按摩等法,亦应相宜采用。其学术见解,颇为后世医家所推重。然徐氏天性好奇,颇信服食之说,所注《本草》于其久服延年之论皆无驳正。书中所列通治方中,于《千金方》中“钟乳粉”和《和局剂方》中“玉霜园”之类的金石燥烈之药亦多取之。是为此书之弊。有乾隆二十九年 洄溪草堂原刻本、《四库全书》本...

    07-29 完结

  • 理瀹骈文

    最新章节:理瀹骈文
    《理瀹骈文》系外治法专书。不分卷。清·吴师机撰。刊于1864年。原名《外治医说》,因其正文是用“骈文”形式撰成者,故改名为《理瀹骈文》,是一部以内科理法方药为理论依据,而以外治法为主要内容的临床著作。所论内容除外科病症外,更有内、妇、儿、五官等多科疾病的症治经验。内容丰富,治法多样、简便,经济有效,堪称是别具一格和有实用价值的外治全书。书中所收载的外治法,绝非出于单纯的用药经验,而是祖国医学理论在外治方面的具体应用,故在本书序言中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又说:“外治必先知内,先求其本,本者何?明阴阳,识脏腑也……”,表明本书中的外治法是建立在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基础上的。但因本书是以“骈文”形式出现的,加之在内容排列上或有纲目不清,缺乏章节分类等缺点,不易为一般读者所理解与接受,一度处于被埋没状态。长期以来,不少人把本书误认是专门论述膏药的方书,实际并非仅此,本书除收有多种膏药疗法外,还有敷贴法、熨法、洗法、熏法、照法、拭法、浴法、溻法、吸入法、取嚏法、灌导法、火罐法、割治等多种外治措施,充分显示了祖国医学外治法的优越性与广泛性,有的方法至今仍为临床所采用。故本书不论对临床工作或对文献整理研究,都是颇有参考价值的。今流传者有同治、光绪年间的刊本,建国后有影印本出版。...

    07-29 完结

  • 灵枢经脉翼

    最新章节:卷下
    针灸著作。明夏英编绘。三卷。英字时彦,古杭人。是书为阐述《灵枢经》十二经脉、任督二脉及其腧穴的专著。以为“《灵枢》之文,世古言深,中有错简易置,况无注释,后世不无失其真者”。于是悉取祖遗诸秘籍中有裨于《灵枢》经脉之旨者,更加演绎,自成一家之言,复疏《灵枢》有关原文于下,并以滑寿《十四经发挥》注文列于后,意在羽翼《灵枢》,而有功于医道,故名。书中图文互解,通俗易懂。十二经脉以流注次序为先后,均分别绘图作注,并附歌诀。歌有“总歌”、“穴歌”、“是动所生歌”等。末附音释。成于弘治十年,未见刊行,一九八四年中医古籍出版社据抄本影印出版,收入《中医珍本丛书》。...

    07-29 完结

  • 灵枢识

    最新章节:卷六
    本书系之一,日人丹波元简著。采取选注而不自作注释的方法。在选注方面,多采用王冰、马莳、张介宾、吴昆、张志聪等家注释,考证精确,说理入微,符合经旨而有发挥者入选。对各注有分歧时,则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孰是孰非。如有未能肯定,或可并存者,则以疑似口吻,径曰“恐非”或“似是”或“可并存”,俾学者知所思考抉择,有比较好的研究态度。 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史崧献出家藏旧本二十四卷。原书虽佚,然其各种传本得以流传至今。其中主要有二十四卷白文本与十二卷白文本两个系列。十二卷本系列中的赵府居敬堂本刊刻于1522年,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年影印问世以来,成为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通行本。...

    07-29 完结

  • 尚论篇

    最新章节:卷四
    伤寒著作。八卷。又名《尚论张仲景伤寒论》。清·喻昌撰。初刻于1648年。本书主要参考《伤寒论条辨》。但编次有所不同,内容有所补正。 喻氏遵方有执之论,以冬伤于寒,春伤于湿,夏秋伤于暑为主病之大纲;四序之中,以冬月伤寒为大纲;伤寒六经之中,以太阳为大纲;太阳经中,又以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为大纲,细绎有关条文。其余《伤寒论》原文,则六经各自为篇。将合病、并病、坏病、疾病四类,附于三阳经末;将过经不解、差后劳复、阴阳易等附于三阴经末。全书提纲挈领,条理比较清楚。本书于1763年江西黎川陈氏重刊时并为四卷,而别刻喻昌《尚论后篇》四卷,论述温证、伤寒、真中风,小儿诸症以及太阳阳明方、阳明少阳方、三阴及各证方等,与《尚论篇》合为八卷。现存20多种清刻本等。...

    07-29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