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大全

首页 > 药材科普 正文
【白鲜皮】的功效和作用说明

时间:2023-03-15 09:48:42

白鲜皮

药材名称

白鲜皮

拼音名称

Bai Xian Pi

别名

北鲜皮、藓皮、野花椒根皮、臭根皮。

科属

为芸香科草本植物白鲜(亦名白藓等)的根皮。

产地

主产于辽宁、河北、四川、江苏等地。山东亦产。

性味

性味、归经

苦,寒。归脾、胃、膀胱经。

功效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中成药

共有 53 种中成药使用白鲜皮: 复方马勃水杨酸散 银屑灵 癣灵药水 湿毒清胶囊 白癜风胶囊 妇炎清洗剂 黄蒲洁肤洗剂 金百洗剂 金松止痒洗液 利夫康洗剂等。

应用


1、湿热疮毒,湿疹,疥癣。本品性味苦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祛风止痒之功。常用治湿热疥毒,肌肤溃烂,黄水淋漓,可与苍术、苦参、连翘等药同用;治湿疹、风疹、疥癣,可与防风、地肤子、苦参配伍同用。
2、湿热黄疸,风湿热痹。本品清热解毒,可治湿热蕴蒸之黄疸、尿赤,常配伍茵陈等同用;取其能清热燥湿,又能祛风通痹,常用治风湿痹痛,关节红肿热痛,常配伍苍术、黄柏、薏苡仁。

用法用量

煎汤内服,5~10g;或煎水外用。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慎用。

采收加工

大部分地区在春秋季节采挖,南方于立夏后采挖,洗净泥土,去除须根及粗皮,趁鲜时纵向剖开,抽去木心,晒干。

炮制工艺


炮制:拣净杂质,除去粗皮,洗净,稍润,切片,晒干或酒拌炒。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根含白鲜碱、葫芦巴碱、胆碱、白鲜内酯、白鲜脑交酯、谷甾醇、梣皮酮、黄柏酮、黄柏酮酸。亦含脂肪酸及粗皂甙等。
2、药理作用:本品水浸剂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毛癣菌、奥杜盎小芽孢癣菌、铁锈色小芽孢癣菌、羊毛状小芽孢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致病性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有解热作用;白鲜碱对家兔和豚鼠子宫平滑剂有强力的收缩作用,小伎俩白鲜碱对离体蛙心有兴奋作用,对离体兔耳血管有明显的收缩作用;本品挥发油在体外有抗癌作用。

临床应用


1、治疗阴道炎。白藓皮、蛇床子、百部、苦参、鹤虱、公英、地丁、黄柏各30g,川椒15g,枯矾10g。将上药浓煎成500ml药液作为阴道冲洗液,每日1次,6次为1疗程。重度滴虫性阴道炎者,可配合使用阴道塞入灭滴灵药片,效果更佳。治疗295例,1个疗程痊愈者112例,显效120例,好转55例;2个疗程痊愈103例,显效56例,好转11例;3个疗程痊愈58例,显效8例。以滴虫性阴道炎与霉菌性阴道炎近期疗效更佳。(《内蒙古中医药》1990,9(4):12)
2、治疗滴虫性肠炎。白藓皮、苦参、秦皮、蛇床子、生百部、炒白术、茯苓各12g,党参、黄芪各15g,砂仁3g,木香6g,苦楝根皮10g。为成人剂量,儿童酌减,水煎,早晚空腹服,5天为1疗程。治疗46例,全部治愈。(《新中医》1990,22(6):21)
3、治疗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白鲜皮粉,每服5g,口服2次,治疗18例,痊愈12例,好转1例,无效5例。(《辽宁医药》1977,4:44)

白鲜皮图片

本文链接:https://www.zhishi20.com/yaocai/42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