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大全

首页 > 药材科普 正文
【海桐皮】的功效和作用说明

时间:2023-03-15 09:49:47

海桐皮

药材名称

海桐皮

拼音名称

Hai Tong Pi

别名

钉桐皮、鼓桐皮、丁皮、刺桐皮、刺通、接骨药。

科属

为豆科常绿乔木植物刺桐的干燥树皮。

产地

主要分布在我国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浙江、湖南、湖北、福建、台湾等地。产广西、云南、福建、湖北等地。

性味

性味、归经

辛、苦,平。归肝经

功效

祛风湿,通络止痛,杀虫止痒。

中成药

共有 11 种中成药使用海桐皮: 风痛安胶囊 黄苦洗液 麝香追风膏 关通舒胶囊 关通舒口服液 透骨镇风丸 正骨膏 风痛丸 透骨镇风丸(透骨镇风丹) 伤科壮骨膏等。

应用


1、用于风湿痹痛。本品辛能散风,苦能燥湿,主入肝经,能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尤适用于下肢关节痹痛。治风湿痹痛,四肢拘挛,腰膝酸软,或麻痹不仁,常与牛膝、薏苡仁、五加皮、生地黄或者丹参、肉桂、附子、防己等药同用。
2、用于湿热下注,脚膝疼痛。本品又能清热化湿,用治湿热下注、脚膝疼痛的病症,可配合萆薢、木通等药同用。
3、疥癣、湿疹。本品辛散苦燥,入血分能祛风燥湿,杀虫止痒,故可治疗外疥癣、湿疹瘙痒,可单用或配合川槿皮、蛇床子、大黄,浸酒外搽。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或酒浸。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

血虚者不宜服。

采收加工

全年可收,而以春季较易剥取,将树砍伐剥取干皮,刮去棘刺及灰垢,晒干。

炮制工艺

用清水浸泡,洗净泥屑,切成小块,晒干。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树皮含刺桐灵碱、氨基酸和有机酸。
2、药理作用:海桐皮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许兰黄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


1、治疗四肢骨折后期关节功能障碍:海桐皮、鸡血藤、透骨草、伸筋草、桑寄生、续断、天仙藤各15g。上肢加姜黄12g,桑枝15g;下肢加牛膝、木瓜各20g。上药加水1500ml,煮沸20~40分钟,取滤液熏洗患处,每剂药可熏洗2天,每日3~4次。治疗132例,痊愈108例,显效19例,有效5例。〔《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0;13(6):33〕
2、治疗泛发性神经性皮炎:海桐皮、梓白皮、川槿皮、榆白皮、白藓皮、生地黄、熟地黄各15g,地肤子、蛇床子、当归、赤芍各9g,苦参、首乌各10g,红花6g,甘草5g。随证加减,小儿量酌减。水煎服,每日1剂。内服后的中药渣内再加入苦参、蛇床子各30g,以适量水复煎,于每晚临睡前擦洗患处。治疗70例,痊愈53例,显效9例,好转6例,无效2例。疗效优于西药治疗组。〔《福建中医药》1991;22(6):14〕

茶疗食谱


海桐皮酒
[材料]海桐皮、五加皮、独活(去芦头)防风(去叉)、枳壳(去瓤麸炒)、杜仲(去粗皮炙)各一两,牛膝(去苗)、薏苡仁各二两,生地黄半斤。
[做法]上九味,细剉绵裹,以无灰酒二升,春夏浸七日,秋冬二七日。每日空腹温服一大盏日三,常令酒气不绝,重者不过两剂瘥。
[养生提示]来源于《普济方》。主治风冷流于脚膝,行立不得。

海桐皮图片

本文链接:https://www.zhishi20.com/yaocai/42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