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大全

首页 > 药材科普 正文
【槲寄生】的功效和作用说明

时间:2023-03-15 09:49:58

槲寄生

药材名称

槲寄生

拼音名称

hujisheng

别名

冬青、北寄生、柳寄生、槲寄、寄生、桑寄生、黄寄生、冻青、台湾槲寄生(台湾)。

科属

本品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的带叶茎枝。

产地

主产于河北、辽宁、吉林、安徽、河南;黑龙江、山西、四川、湖南、江西、陕西、福建、浙江、江苏等地亦产。

性味

性味归经

苦、甘,平。归肝、肾经。

功效主治

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安胎。

中成药

共有 29 种中成药使用槲寄生: 苏乐康胶囊 寄生追风液 强力天麻杜仲胶囊 颈痛灵药酒 正心泰胶囊 复方羚角降压片 保胎丸 天麻头风灵胶囊 风湿止痛药酒 参茸木瓜药酒等。

应用与配伍


1、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痛等。本品既能祛风湿,又能养血益肝肾,强筋骨。故可用治营血亏虚、肝肾不足之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等证。对肝肾不足之痹痛尤为适宜。常与独活、秦艽、桂枝及杜仲、当归等药同用,如独活寄生汤。
2、用于胎漏下血、胎动不安。本品补肝肾、养血,故有固冲任、安胎之效。多与阿胶、川续断、菟丝子等配用,如寿胎丸。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

采收加工


一般在冬季采收(河南、湖南则在3~8月采),用刀割下,除去粗枝,阴干或晒干,扎成小把,或用沸水捞过(使不变色),晒干。

炮制工艺


将原药拣去杂质,略洗,润透,切厚片,干燥。

贮藏储存


置干燥处,防蛀。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三萜类化合物,有齐墩果酸、b-香树脂素乙酸酯、内消旋肌醇。含黄酮类化合物,有槲寄生新甙Ⅰ,Ⅱ,Ⅲ,Ⅳ,Ⅴ,Ⅵ,Ⅶ;4个已知化合物为鼠李秦素-3-O-b-D-葡萄糖甙、高圣草素-7-O-b-D葡萄糖甙、鼠李秦素和高圣草素。另含磷脂成分。
2、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的作用:鲜叶的乙醇浸液给麻醉兔、狗皮下注射,可使血压下降达1h以上。槲寄生注射液 0.25g/100ml洛氏液对离体豚鼠心脏有扩张冠脉作用,也对抗脑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冠脉收缩;总黄酮12.5mg/kg静脉注射,对麻醉狗可明显降低动脉压,减慢心率;总黄酮20mg/kg静脉注射,使麻醉狗冠脉流量增加,冠脉阻力下降,并一定程度降低动脉压,减慢心率;总黄酮20mg/kg静脉注射,使麻醉狗冠脉流量增加,冠脉阻力下降,并一定程度降低动-静脉氧差和心肌耗氧量。
(2)对脑啡肽含量的影响:槲寄生煎剂5g/只灌胃,对脱氧皮质酮盐性高血压大鼠所出现的脑干、纹状体甲脑啡肽和亮脑啡肽含量的升高,下丘脑甲脑啡肽含量的降低,能使其恢复正常水平。
另外,还有抗血小板聚集、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临床研究


1、治疗慢性气管炎 将陈皮1.5g,槲寄生3g(又称“陈寄饮”),放入茶杯或碗中,用开水200ml冲泡,加盖放10分钟后服用。第1次服一半,第2次服时加等量开水再服一半,依此日服3次,1剂连冲3日,饭前饭后服均可。观察200例,结果近控42例(21%),显效69例(34.5%)。
2、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 将槲寄生注射液12m1(相当于生药24g)与25%葡萄糖溶液20~40m1合并后供静脉注射,或18m1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1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治疗14日。在心律失常组中,少数病例采用肌注,方法为每次2~4m1,每日1~2次。共治疗心绞痛181例,均有频发心绞痛,并有近期的心电图ST-T改变或运动试验阳性,年龄29~78岁,部分患者合并有高血压、心律失常或有陈旧性心肌梗死;治疗心律失常114例,多为冠心病、心肌炎所致,其中房性早搏17例,室性早搏45例,心房颤动2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房室传导阻滞2例,束支传导阻滞3例,窦房阻滞1例,其他22例(指窦性心动过缓并有多种心律失常者等)。结果:181例心绞痛
中,显效35例(19.4%),有效115例(63.5%),无效31例(17.1%),有效率为82.9%。有177例治疗前及疗程第1、7、14日皆做用药前后心电图对比,其中显效18例(10.1%),有效76例(43%),无效83例(46.9%),有效率为53.1%。心电图中有束支传导阻滞者用药后皆无变化。在病程与疗效关系比较中,以2年以内及4年以上者作对比,共57例,结果提示,病程长短对槲寄生疗效影响不大。114例心律失常患者中,显效11例(9.4%),有效30例(26.3%),无效73例(64.3%),总有效率为35.7%,其中房性早搏有效率为35.3%,室性早搏为46.6%,阵发性房颤为50.0%,持久性房颤为16.6%,其他心律失常均无明显疗效。由此可见,以阵发性房颤及室性早搏的疗效最佳。治疗过程中,常见有注射后头胀、头晕、咽部热感、药味等,均为一过性,不影响治疗。有2例出现皮疹。1例有全身关节酸痛。另有12例,于疗程中曾有畏寒、发热,其中多数仅为低热,但也有达38℃以上者,一般仍继续治疗,或于改用葡萄糖稀释注射后(这些病例起初系用生理盐水稀释)发热即见消失。

品种考证


据本草记载,寄生自古品种不止一种。按苏恭谓:“多生枫、槲、榉、柳、水杨等树上,叶无阴阳,如细柳叶而肥厚,茎粗短,子黄色,大如小枣,惟虢州有桑上者,子汁甚粘,核大似小豆,九月始熟,黄色。”与本种形态相符。

植物形态


灌木,高30~80cm。茎、枝均圆柱状,二歧或三歧,稀多歧分枝,节稍膨大,小枝的节间长5~10cm,干后具不规则皱纹。叶对生,稀3被轮生,叶柄短;叶片厚革质或革质,长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3~7cm,宽0.7~2cm,先端圆形或圆钝,基部渐狭;基出脉3~5条。雌雄异株;花序顶生或腋生于茎叉状分枝处;雄花序聚伞状,总苞舟形,通常具花3朵,中央的花具2枚苞片或无;雄花萼片4;花药椭圆形;雌花序聚伞式穗状,具花3~5朵,顶生的花具2苞片或无,交叉对生的花各具1被苞片;雌花花蕾时长卵球形,花托卵球形,萼片4;柱头乳头状。浆果球形,具宿存花柱,成熟时淡黄色或橙红色,果皮平滑。花期4~5月,果期9~11月。

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300~2000m的阔叶林中。寄生于榆树、柳树、杨树、株树、梨树、李树、苹果、枫杨、赤杨、椴树等植物上。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及河南、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台湾、湖北、湖南、广西。

性状


茎枝圆柱状,直径0.3~1cm,节部稍膨大,粗至1.5cm,有紫黑色环纹,通常2~3叉状分枝,节间长2~9cm;表面黄绿色、金黄色或黄棕色,有不规则纵斜皱纹;体轻、质脆,易折断,折断面皮部平坦,木部裂片状,髓部常偏向一侧。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长2~7cm,宽0.5~1.5cm,质厚,金黄色至黄棕色,多横皱纹,叶脉3条隐约可见。气微,味微苦,嚼之有粘性。
饮片性状:为横切或斜切的薄片,长径0.2~1.3cm,厚约2mm。外表面金黄色,皮部较疏松,形成层明显,射线类白色,髓部小,常偏心性。叶片为不规则碎片,条状。

商品规格


均为统装。以枝细嫩、色黄绿、叶未脱落、嚼之发粘者为佳。

显微特征


茎横切面:表皮为1列长方形切向延长的细胞,外被厚角质层,鲜黄色或绿黄色。皮层10~30列细胞,排列较疏松,有较多的裂隙。中柱鞘部位有大小不等的纤维束,纤维壁厚,胞腔小。韧皮部筛管群在导管外侧较易察见;韧皮射线有裂隙。形成层不甚明显。木质部由导管、纤维、木薄壁细胞组成;木射线较宽,散有纤维束。髓偏于一侧。本品薄壁细胞含有较多的草酸钙簇晶,直径24~30μm,并有少数方晶及淀粉粒。老茎皮层和韧皮部均有石细胞。

槲寄生图片

本文链接:https://www.zhishi20.com/yaocai/42481.html